第578章 “0001”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专家组的人仔细的检查了一遍问卷和评分文件,觉得没问题了,才在计算机上打印出来。

一边打,有专家还不忘顺手捧高振东一手:“高总工,你搞这几个东西的确好用,要搁以前,可没这么方便。”

“哈哈,方便就好,方便就好啊。想那么多办法,不就为了大家能更方便一点嘛。”

打完材料,专家组才回到会场,把东西发给大家,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,高振东把评分标准也一起发给了各个有意向的生产厂。

“高总,这个也发给他们?”在他们看来,这简直就是把答案都发给考生了。

“嗯,发啊,开卷考试,这才是彻底公开公平公正嘛。”高振东简单解释了一句。

这一套操作,让十二机部总工眼前一亮。

“嗯,有意思有意思,你们把振东同志这套流程记一下,以后类似的技术竞争,我们就用类似的搞法,这可比今天一开始大家群魔乱舞可好多了。”

至于经济类的竞争,这时候大家都没怎么想,也没怎么提。

很快,两个产品的生产厂就把问卷给写完了,交回来大家一打分,结果很分明。

在LED这个事情上,1218断崖式领先,他们哪怕硅车间被划走了,但是剩下的半导体生产能力依然吊打其他厂子。

尤其是他们在二极管的生产上,在年初的时候还获得了闪电科技奖,说服力极强。

对于这个结果,其他厂子也没办法,比不上就是比不上,除非领导想进行产业布局什么的,否则硬条件还真就只有1218厂是最合适的。

见LED的结果出来,大家都没有异议,领导也松了一口气,高振东这办法不错,公平公正公开,输了就是输了,也闹不起来。

至于工作需要的时候,想故意倾斜一下怎么办?那在条件的设置上处理一下就行嘛。

早就知道高振东除了技术之外,管理也是一把好手,果然名不虚传。

带着满意的心情,大家打出了录音机的分,和LED不一样,这一次,海河口唱机厂和文化音像总公司很是接近。

文化音像总公司是文宣口的,这次请过来,主要是考虑到磁带的问题。

两个都是在各自专业领域里的大单位,在录音机这个事情上,各有所长,最后十二机部领导拍板。

录音机还是海河口唱机厂去生产,但是磁带的事情,就交给文化音像总公司了,带这些性质的东西,说实话,十二机部也不想去碰,音像公司有文宣口的自己把关,更好一些。

处理完这个事情,高振东也挺高兴,这意味着除了自己能用之外,又多了两条赚小钱钱的路子,为这个事情花上半天时间还是值得的。

他离开十二机部之前,1218厂的厂长还专门和他打了个招呼感谢他。
——
这个事情处理完没几天,1274厂的电话就打来了,集成电路芯片的第一次正式全工艺试产,已经到了封装阶段,请高振东去主持一下第一根管脚的键合,其实就是焊根线意思意思。

这就是1274厂没有出现在LED落地厂选定现场的原因,有集成电路了,LED他们就没什么兴趣了,而且最近的全部精力和资源,都花在了这个事情上面。

而且他们也知道,就算他们有兴趣,上面也不可能把LED继续交给他们做,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是不可能的。

自从高振东在一季度把光刻机这最后一块板给补上,并且连机带人送到1274厂之后,1274厂的集成电路工艺就彻底成形了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、调试,刚进入61年二季度的时候,他们就把集成电路工艺全流程给走通了,开始了第一次的正式试产。

经过备料、P区光刻、栅光刻、接触光刻、金属光刻、压焊块光刻,并在每次光刻中间加上不同的氧化、淀积、扩散工序,还有清洗等时间,其实这时候离开始试产已经有一点时间了。

而引线和压焊块的键合、以及后面的封装,算是芯片生产成形的最终工序,也算是标志性工序。

因此,这第一片芯片的第一根引脚的键合,肯定要高总工来意思意思,后面就不用他了,估计他的技术也不咋样,搞多了其他同志改起来麻烦。

高振东接到这个电话,放下手里的刚从电子试验室送过来的一块IC原理电路PCB板,拔腿就往下走,一边走,一边高兴的招呼驾驶员同志,赶紧送自己去1274。

看着高振东一脸喜色,风风火火的往外跑,严厂长呵呵直乐,看高总这个样子,肯定又是有什么好消息。

驾驶员同志车开得那是又快又稳,高振东却觉得速度有点慢了。

好不容易耐着性子,车子在1274厂大门停了一下,1274的门岗保卫同志对高振东是非常熟悉了,看见他的脸,马上就挥手放行。

车径直开到集成电路工艺试验车间外,高振东下了车,车门都顾不上关,三步并作两步,往楼里赶去。

1274的吕厂长、鲁总工两人带着一群负责集成电路工艺的同志,还有三轧厂过来支援的方迎红、易中海、马娟、秦怀茹等人,已经换好了防护服,正在翘首以盼。

看见高振东冲进门来,吕厂长哈哈一笑:“高总,你可算是到了!都准备好了!”

高振东和他握握手:“我接到电话,用最快的速度就赶过来了,没耽误事儿吧?”

鲁总工笑道:“没有没有,正好。”

吕厂长大手一挥:“换衣服!”

他们是早就换好了防护服等着了,高振东连忙几下子把衣服换好,进入了车间生产区。
所有的设备都在运行,虽然第一批第一片,是在等高振东来接第一根线,但试验批的后续产品,依然在流水线上继续生产。

大家来到了键合机前,说是键合机,实际上并没有高振东后世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么高大上和精致,简单描述的话,就是一台带高倍放大镜的焊台。

能用就行,本来整套流程的生产效率就不能和日后相比,人工的够用了。

吕厂长、鲁总工伸手虚引:“高总工,请!”

高振东也不谦虚,当仁则不让。

他向旁边的生产工人同志请教了一下机器的用法,坐到了工位上,大家都面带激动的看着他。

这么久的努力,眼看就要结出硕果了。

透过放大镜,已经被固定到塑料基座里的芯片表面,显得五彩斑斓,煞是好看。

芯片的边缘,有两排蒸镀了金属的压接块,分别对应着封装两边的引脚。

高振东小心翼翼的操作着设备,将一根漆包线放到了一个压接块上面,另外一只手操作焊接设备,压到了漆包线上。

一股轻烟冒起,漆包线牢牢的固定在了压接块上。

高振东又如法炮制,将线的另一头焊接到了芯片封装的引脚上。

他站起来,煞有介事的笑道:“幸不辱命!来,检查检查。”

一名工人走上前去,对着放大镜看了一下,大声宣布:“检验合格!”

“哗……”

掌声如潮水般响起,大家看着高振东,边笑边鼓掌。

这下反倒把高振东搞得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:“呵呵,那啥,我就焊了根线,过了,过了。”

想想自己这操作,有严重的作秀嫌疑啊。

吕厂长一边鼓掌一边道:“高总,没有你长久的指导和努力,这根线是焊不下去的,大家说是不是啊?”

“是~~~~~~”

现场的同志都笑道。

高振东自己也笑了,这感觉,爽!

不过只键合了一根线,剩下的事情,就由1274厂的同志来完成了。

熟手就是熟手,1274厂的同志很快就把剩下的十多根线接好了,然后开始灌环氧树脂。

反正都要固定,不如直接灌胶,这是1274的同志们想出来的办法,这样一来,芯片本身的加固是杠杠滴。

他们选用了一种导热性好,热膨胀系数与线材比较一致的绝缘树脂配方,经过试验,效果非常好。

与人们直觉上觉得,灌胶会影响电路的散热不同,其实灌胶是有利散热的,在没有主动散热的情况下,空气的导热能力是极差的。

只是这个胶就有些讲究了而已,导热性好,更有利散热,而热膨胀系数与线材一致,就不会在热涨冷缩过程中扯脱线。

灌好胶,工人同志将封装的上盖也粘了上去,如此一来,等到胶固化之后,这个芯片就算是固若金汤了。

封装好的芯片正面,第一行是“SZ61000”,这是一枚四-二输入与非门。

第二行是6114,这是生产日期,表明这是1961年的第14周生产的。

作为大宗数字电路芯片,SZ61全系列都是没有生产序列号的,但是这一片不同。

心灵手巧的工人同志,在这片芯片的面上,手工刻下了第三行数字。

“0001”。

这是产量亿万的SZ61系列数字逻辑IC中,唯一一片带有生产序列号的。

这枚芯片一直没有被使用,后来被陈列在了“信息工业博物馆”中,介绍非常简单。

“我国第一片集成电路芯片”。

(本章完)
sitemap